史籍上没有记载嬴任好听完烛之武这段话后是什么反应,但从结果上来看,嬴任好显然又想起了晋国的种种无耻之举,对晋国的好感被烛之武几句话扇得无影无踪。
烛之武最后警告嬴任好:郑国若存,还能在西线对晋国进行战略牵制。一旦晋灭郑,东线无忧,晋秦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以姬重耳的野心,必然会挥师西向,灭掉秦国,到时你还能笑得出来吗?这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晋献公姬诡诸怎么吃掉虞国的把戏,你老兄不会没听说过吧?
烛之武的口才和智慧,在这场游说过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先分析,后许诺,再翻旧账,最后严重警告,层层推进,思路非常清晰,让嬴任好无话可说。
嬴任好大悦,幸亏烛之武给他指点迷津,否则真成了天下第一大傻子了。嬴任好决定放弃与晋国的军事同盟,改和郑国结盟,并留下精锐部队守卫郑国,防止姬重耳狗急跳墙。
听说嬴任好不够意思地溜了,姬重耳也没兴趣再玩下去了,以晋国的实力,真要硬拼郑国的话,不是没有获胜的希望。姬重耳拉嬴任好入伙,就是想让嬴任好替他背黑锅,现在黑锅自己跑了,晋国单独灭郑容易招骂,姬重耳也不是傻子。
《三国演义》有一个桥段,就是蜀汉江州都督李严凭借旧交,一封书信退掉魏新城太守孟达的十万重兵。不过这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烛之武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把郑国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一张嘴退十万师,这才是真本事。
外交官是靠嘴吃饭的,生就一副三寸不烂之舌,巧如莲花。不管自己有理无理,这些嘴子都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把责任一股脑儿全推给对方,噎得别人无话可说,自己仿佛成了受害者。能把无理说成有理的名嘴,想来想去,除了晋国大夫吕省,想不出第二个。说起来好笑的是,配合吕省演戏的又是堪成春秋第一黄金配角的秦穆公嬴任好。
当年晋国内乱,公子姬夷吾在嬴任好的帮助下回国即位,并允许割河西之地予秦,结果姬夷吾食言,把嬴任好气得半死。嬴任好做人真够意思,在晋国发生严重饥荒的时候出粮救晋,但姬夷吾根本就是个喂不熟的白眼狼,等到秦国大饥,嬴任好向晋求粮,被冷冰冰地拒绝。
嬴任好大怒,在公元前645年,秦军大举伐晋,一战生擒姬夷吾,晋军惨败。嬴任好对姬夷吾已经仁至义尽,看到这个白眼狼,嬴任好就恨得咬牙切齿,准备杀掉姬夷吾,用他的人头祭祀上天。幸亏姬夷吾的姐姐是嬴任好的夫人,苦苦哀求,姬夷吾才保住小命,被嬴任好踢到黑屋子里反省,暂时没有放人的打算。
国不可一日无君,应该是在晋国统治集团的授意下,大夫吕省来到王城(今陕西大荔东),与秦国签订条约。晋国的条件是无条件释放国君姬夷吾,至于晋国向秦国付出了什么代价,史载不详,但可以肯定嬴任好肯定会利用这次机会狠宰晋国一刀的。
从史籍内容上看,嬴任好并没有答应立刻放人,想再缓一缓,晋国方面同意了。但这里有个问题,姬夷吾被关禁闭,生活条件可能比较差,吕省在签约之后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和嬴任好纠缠,目的是让秦国保证姬夷吾的人身安全。
话题是嬴任好挑起的,他问吕省,晋国对于国君被俘有什么看法?嬴任好在试探吕省的口风,因为吕省的回答将影响秦国对姬夷吾的态度,吕省也深知这一点。
嬴任好挖了一个大坑,请吕省往坑里跳,吕省如果回答国人对姬夷吾无动于衷,那等于承认姬夷吾对晋国并不重要,这岂不是自绝门户?如果回答国人希望姬夷吾早日归国,又等于增加了姬夷吾作为人质之于秦国的重要性,嬴任好可以挟此提出更苛刻的放人条件,这是晋国无法承受的。
吕省很聪明地把晋人的态度一分为二,即底层百姓和官僚士大夫阶层,巧妙地避开了嬴任好放的冷箭。吕省借晋国的普通百姓之口警告嬴任好最好不要打姬夷吾的主意,说晋国人民对国君被俘备感耻辱,永远不会忘记秦国对晋国的这次污辱,一定要以牙还牙。晋人已经准备好了向朝廷多交赋税,帮助晋国练兵复仇,甚至宁可向夷狄低头求助,也要尽全国之力与秦国血战到底。最让嬴任好心惊的是吕省其中的一句话:“我们已经做到了扶立新君的准备,晋侯之子姬圉随时准备即位。”
姬夷吾对嬴任好来说是张好牌,但前提是姬夷吾必须保住国君的身份,如果晋人改立姬圉为君,姬夷吾之于秦国的利用价值就要大打折扣,这是嬴任好最担心的。不过对嬴任好有利的是,姬圉是姬夷吾的亲生儿子,即使姬圉即位,作为晋侯之父,嬴任好总能在姬夷吾身上榨出点油水的。
嬴任好为人太不厚黑,太讲江湖道义,他大可以先让姬圉即位,然后继续承认姬夷吾的晋侯身份,晋国一国两主,非乱不可,嬴任好就能趁火打劫。而这一点,恰恰是吕省最担心的,所以吕省在赏了嬴任好一通大棒子后,又扔给他一颗甜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