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像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晋朝的才
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像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蔡文姬,名琰,生于东汉末年,是东汉大儒蔡邕的女儿,她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自幼便博学多才,尤其具有过人的音乐天赋。她六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蔡邕在大厅中弹琴,忽然看到庭院里面有一只猫和老鼠在搏斗。蔡文姬便在房中问父亲的琴声之中为何伏有杀机之声。蔡文姬能从琴声中辨出杀伐之音、听出吉凶之兆,所以说她“能辨琴”。谢道韫,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谢道韫识知精明,天资聪颖,有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不久大雪骤下。谢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八岁的侄子谢朗回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七岁的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悦并大加赞赏,这一咏雪名句为时人所盛传,后人也因此常以“咏絮才”来称颂才情非凡的女子。
封建礼教统治下的中国,女子是极没有社会地位的,更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规范下,一个女孩子要读书学艺是非常困难的,蔡文姬和谢道韫能有如此的才思更是十分的难能可贵。
像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做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蔡文姬辨琴和谢道韫咏吟的事例在这里是用来激励那些不学无术的男孩子的。《三字经》原本是封建文人所作,思想中自然包含着重男轻女的倾向。并有“尔男子,当自警”的字句,可见偏见之深。当然,这些都是受到时代局限的原因,在“三从四德”的教化熏陶下,不要说男子认为女子应该无才,就是女子自己也把自己的无知理所当然地当成了美德。“巾帼不让须眉”可以成为美谈,但是却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因此才会把才女们的故事用来警醒男子。旧的时代有旧的思想,这些旧思想自然是落后的,而且已经被新的时代所抛弃。现在男女平等,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各种受教育的权利,这是社会的进步。
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自然是不足取的,然而这些智慧女性的故事还是值得今人去称道和学习的。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才女们仍能有如此高的成就,那么在时代如此开放的今天,作为女性是不是应该更加珍惜眼前的大好时机,发愤图强,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呢?当然,无论男女都应该从中受到教育,努力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唐代著名的理财家。《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也有记述。刘晏的高祖自彭城(今江苏徐州)迁徙曹州南华,高祖以下世代为官。曾祖刘郁为弘文馆学士,刘晏的祖父做过县令,他的父亲没有做过官。
刘晏有兄弟三人,长兄刘星,次兄刘暹为御赐史大夫。可见,刘晏生长在一个世系官宦家庭之中,自幼受到良好的培养与教育。
刘晏七岁时就饱读诗书,通过童子科的考试,做了翰林院的正字官,负责校对典籍、刊正文字等工作。传说有一次,唐玄宗问他:“卿为正字,正得几字?”刘晏答道:“臣凡《四书》《五经》都能正,唯‘朋’字正不得。”后来玄宗一查证才知道,原来当时朝廷里很多人朋比为奸,所以刘晏说无法正“朋”字,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将刘晏生平和故事介绍得如此详细,就是要告诉学子们,刘晏不仅年少做官令人称奇,而且一生为官清正,颇有建树,无论从人品还是才学上都是值得人们学习的。
刘晏虽然年纪小,但却已经做官,担当起国家给他的重任,我们应该像他一样在幼小时就发奋学习,直至功成名就。
刘晏小小年纪就已经做了官,而且能够洞察世事、针砭时弊,这对于一个小童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作为与刘晏一样的青少年应当以他为榜样,同样是人,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一样可以做得到。孟子说过“舜人也;我亦人也”,既然同生为人,那么圣人可以做到的,自己就应该也能做到,而大多数人做不到并不是由于没有圣人的能力,而是缺乏圣人的精神。“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学习是通往圣贤之路的最佳途径,它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每个人都拥有成为圣贤的潜质,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半途而废,只有坚持下来的才成为了圣贤之人。